初中信息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学;竞赛;PASCAL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27-02
【资料图】
一、学情分析
通常各个级别的初中信息学竞赛的组织主要依据是“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组织竞赛的目的一般参考总则中的“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得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一些核心内容有更多了解,提高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程序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普及组初试时为笔试,侧重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的基本能力,并且对知识面的广度进行测试,一般有选择题、问题求解体、程序阅读理解题、程序完善等类型;复试为上机编程,着重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数学抽象能力、编程语言能力、编程技巧、想象力和创造性等。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的教学方法
这个模块由大量的计算机知识组成,主要包含计算机和信息社会、信息输入输出基本原理、信息的表示与处理、Windows和Office的基本操作知识、互联网的基本使用常识等等内容,通常是选择一本带趣味性、新颖性、知识性、应用性和符合初中学生心智特点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同时收集历年的考试题目编制成册,发给各位学生自学,以周为单位时间,规定每周的自学内容,在集中教学时抽取少量时间进行自学考试,督促学生按时按量自学,记录考试成绩,可以起到激励和鞭策学生的效果,还可以作为选拔参加竞赛学生的参考依据,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考试的对错,找出这类题目中的难点,便于教师分析总结,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大多数同学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避免讲一些难度不大的、耗费时间的基础题。
三、PASCAL程序设计的特点和难点
Pascal是一种计算机通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的主要特点有:严格的结构化形式,有丰富完备的数据类型,运行效率高,查错能力强。正因为上述特点,Pascal语言可以被方便地用于描述各种算法与数据结构,尤其是对于程序设计的初学者,Pascal语言有益于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和习惯。Pascal是一种典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它的重点是充分理解和会灵活运用五种基本结构(顺序、选择、重复、判断、函数与过程)及若干标准数据类型和基本语句,学习难点是掌握各种自定义的数据类型(枚举、子界、数组、集合、记录、文件和指针)及与它们相关的程序设计方法,而这些内容在竞赛里面都有涉及,而且要求学生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可以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工具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任务。
四、程序设计类教学资料的选择和编写
除去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剩下的主要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用PASCAL语言解决问题。当选择了一本优秀的Pascal语言教材后,还需要编写一本适合初中生特点的竞赛辅导教材。这本教材的前半部分是一些入门的、带有趣味的、容易理解和调试的小程序集,采用美观的排版和背景,编制成符合初中生审美特点的册子,把Pascal的标准数据类型和基本语句、五种基本结构知识和方法融入这些程序里面,每页最多放置两个程序,上面的程序是需要讲解的,按照题目、数学分析、算法分析、程序四个模块进行顺序式编写,紧接着,编写一个与上面题目类似的练习题,可供课堂教学时及时巩固用。后面部分的编写模式与前半部分大致相同,但是知识点主要包含枚举、子界、数组、集合、记录、文件和指针等难点,采用程序的形式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其中,通过编写程序的方式学习这些内容,最后编入一些历年的考试题目作为巩固和提高。这样编写的目的就是从头到尾以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为教学目的,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养成按照计算机的方式来思考解题步骤,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和编程能力,为后面复杂程序编写打下基础,同时减少集中式理论教学时间,通过实践理解编程方法和步骤。
五、集中教学过程组织
集中教学主要解决与Pascal相关部分的知识和技能,通常是安排在假期集中进行或者每周周末进行,一般直接安排在机房举行,有条件的话一人一机进行交互式教学。在讲解理论之前,先进行一些简单有趣的程序讲解,包括一些趣味题的题目分析、数学计算过程分析、算法描述、程序编写等步骤,然后学生把教师写出的程序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实时运行,学生从输入、调试运行过程中学习一些Pascal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语句,并且从一开始就采用正确的编程思路和方法,为后面正确编写复杂的程序打下基础。当大家完成一个题目后,教师随机修改一个要求,使得学生经过简单的程序修改后可以实现这个要求,这样可以起到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和理解,此后,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辅导教材每页下面的练习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这个程序所涉及的知识点,如果有问题,允许两位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实时教学评价
每一次集中教学必须对每一位学生有教学评估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每个练习题的解题质量,转化成分值,到上课结束以后,应该花少量时间汇总每位学生的练习成绩,及时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和交流,这样可以实时激励和监督每位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学习动力和正确的学习方向。实践证明,课堂的实时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大多数学生认真上好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七、课后练习
每一次集中教学完成后,应当布置与例题数量相当的、类型和解题思路类似的课后练习题,由于竞赛教学与普通教学不同,一般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因此需要布置练习题使得学生每天可以复习和提高,同时,由于编程题目有较大难度,布置的题目一定要有参考,与例题相似,方便学生自主完成。
八、总结
参加初中信息学竞赛的学生往往比较优秀,有较强的取胜欲望和自学能力,如果教学方法得当,采用符合初中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采用正确的、符合计算机编程规律的教学方法,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成绩。初中信息学竞赛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编制出由简入繁并将编程知识和方法融入其中的辅导教材,同时,教师和学生会按照这个教材逐步掌握程序设计方法,获得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栾好利,杨政.基于兴趣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02)
[2]孙远春.程序设计语言课教学问题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04)
[3]刘艳丽,陈莉.信息技术教学中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5,(02)
初中信息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学奥赛;NOIP;专题培训;逻辑思维能力
信息学奥赛兴趣小组的构成包括辅导教师、学生、场地、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方面。要搞好信息学奥赛兴趣小组,需要考虑的问题也特别多,从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从辅导老师、学生、教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给出我的想法和浅薄的见解,欢迎同行交流和指正。
一、教师是信息学奥赛主要的引领者,是成功带出学生最重要的一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信息学奥赛指导老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伯乐要有慧眼识才的智慧。下面我对信息学奥赛辅导老师如何提高辅导水平,给出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1.积极参与相关知识专题培训
培训是提高信息学奥赛辅导水平的快速路,应该积极认真地去参加。绍兴市每年定期会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都是精心总结的专题内容,值得去学习和研究。暑期信息学奥赛夏令营又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把握好了这二次学习机会,你的信息学奥赛的辅导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2.及时梳理、归纳相关专题知识
梳理、归纳相关专题知识是提高信息学奥赛辅导水平的必经之路。NOIP要掌握的专题知识不是特别多。遇到好的题目要及时做好笔记、及时归类,逐步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专题资料。及时
地梳理和归纳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提高辅导教师的水平也很
重要。
二、学生是竞赛的主体,对学生的选择至关重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说明学生的重要性。那么,哪些学生适合学习信息学奥赛呢?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搞信息学竞赛,能学出来的孩子都有一些共性的优点。
1.逻辑思维能力是第一条件
“因为信息学与数学的关系比较大,都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过奥数对学习信息学奥赛也很有帮助,毕竟都是奥林匹克竞赛,思想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信息学奥赛的学习在很多人看来是很枯燥和苦闷的,因为很多时候的工作都在蓝底白字的编译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如果不是真喜欢,肯定会觉得太枯燥了。而真正喜欢的学生会是一种享受,完全不会疲倦。
3.善于自学是信息学奥赛成功的关键
看到外国媒体这样评价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是没有教会学生学会自学。确实在中国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没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学生有自学的能力是非常好的特质,我们信息学奥赛的学习不能像其他科目一样,有这么多的时间,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自学,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库,非常重要。
三、如何合理地去实施教学
1.严格控制兴趣小组人数
信息学奥赛兴趣小组参加人数最好控制在20人以内。奥赛培训不同于其他学科,每次上课学生都要上机去完成任务,这时候经常需要老师去一对一的辅导,人数多了,就做不到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教学。
2.学生培训应当定期化
学习作为一个连续性的认知过程,必须强调其定期化。信息学奥赛知识学习主要集中在兴趣小组上课时间,所以,定期化的培训很重要,要学生有固定时间去学习。
3.做好培训计划,完整上完考试大纲内容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培训初期要制订好培训计划,有多少时间可以培训,有多少内容需要去让学生学习,都要非常清楚,在做计划的时候要尽可能详细。这样可以提前告诉学生,整个学习的流程,好的学生也可以事先去自学,最好也能要学生制订一个目标。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孩子们都是纯洁的,在他们眼里没有功利性,兴趣是他们留下的唯一理由。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地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驾驶信息学奥赛这艘航船,顺利抵达胜利的彼岸。相信在我们一大批老师的默默努力下,让孩子们提前去接触这样一门新兴学科的知识、思想;让他们去学会交流、学会自学;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张扬自学的个性;他们就是我们未来造福人类的英雄,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吴文虎,王建德.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1.
[2]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初中信息学范文第3篇
在现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技能,采用任务驱动,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但对技术所蕴藏的丰富文化信息挖掘不够,也不注重引导学生对技术背后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使得在课堂上学习获得的技术成为了一种冰冷、枯燥的工具,缺失了信息技术学科最起码的文化内涵。在轻视、放弃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的同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各种不良影响正逐渐影响着初中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相对薄弱。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教育研究的普及性及深度、广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学科教学研究把更多的注意力聚集于技术更新的学习与研究,而学科教学理论相对滞后,教师也缺乏信息文化素养方面的实践研究经验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学校与社会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人认为初中信息技术只是一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副科”,没有必要关注其背后更多的内涵和文化建设。
二、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课堂进行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敏锐、准确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提炼,让信息技术学科文化成为学生喜欢了解、乐于探索的内容。初中信息文化素养培养是多方面的,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讲述其中的几条途径供参考。
1.与实际相结合,给课堂融入计算机硬件文化。
信息技术分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通常教师比较关注软件部分的教学。硬件部分无论从原理、结构上都是比较难的知识,因此,要将信息学科文化融入教学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时融入实际的计算机硬件拆解和虚拟采购,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将计算机元件的价格、选型、外观等信息融入到教学中来,可以培养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笔者在课前预先准备了四台报废的计算机,将其拆解,并在各种硬件设备上贴上了名称标签,在操作课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做好网上查找内容的任务清单,让学生在网上了解相关知识后,告诉学生虚拟购机的网址。学生根据已经了解的硬件设备特点和价格后,挑选自己喜爱的硬件进行虚拟购买。学生从这个虚拟购机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计算机硬件及其价格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注重包含现实意义的计算机知识的教学,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计算机硬件文化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立足史料,关注技术背后文化的渗透。
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的思想体系、文化内涵和创造价值的认识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经常穿插计算机发展史料和IT界的风云人物及他们的小故事,这些信息技术史料的渗透,对学生所产生的感召力,比让学生多学几步操作技能更有深远的意义,学生能从诸如此类的史料文化中终生受益。如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编辑文字》,其编辑的文字内容是计算机发展史,笔者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1课时设计如下:先让学生看史蒂夫•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演讲视频和演讲稿,以激起学生对于计算机发展史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最后让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知识点的“分类游戏”,通过“分类游戏”,学生们进一步掌握计算机发展史。第2课时则用计算机发展史素材进行排版,引导学生在这些计算机史料之中体会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创造价值的风采,从而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3.立足学科整合,有效开展文化渗透。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分为两部分,一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工具和载体,辅助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过程,用更加直观有趣的方法表现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生物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和难点,有静态媒体无法实现的优点。另外一方面,在其他学科里面有很多知识是与信息学相关的,在这些知识的教学时,结合计算机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获得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了解了知识背后的原理和学习意义。例如,计算机的数制转换通常是在初中数学课中出现,学生往往只能学习如何求解这些题目。实际上,这个内容可以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引领学生理解在数字电路和计算机中,利用开关电路实现“0”和“1”运算和存储的原理,使学生在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轻松解答这类题目,理解这类题目的意义所在。
4.加强信息伦理道德的渗透。
由于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同时家用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硬件设备普及率非常高,多数初中学生可以非常容易获取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面对没有归类和屏蔽的网络社会,如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基于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初中生需要有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善于区分信息的好坏,是学生信息文化素养重要的因素。在课程教学的同时,教师要逐步让学生知道如何辨别网络信息中的真实性,在信息时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要有责任心,共同维护网络;要让学生理解软件的版权问题,不能够通过网络剽窃;对网络的效率要有认识,错误的信息通过简单的传播会迅速造成恶劣的影响,无法控制,因此不可以传播虚假的信息;在教学中融入“知识产权”、“盗版”、“黑客”等涉及计算机网络安全和道德的内容,可以非常有效地将信息伦理道德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5.立足自我,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文化素养,才有可能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文化气息。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科教研活动获得实践研究经验和理论指导,通过学习和总结形成必要的知识结构。教师备课要充分,不但要准备各种虚拟素材、实物素材,而且要对原理和方法追本溯源、引经据典,充分准备相关材料。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信息学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道德修养,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及网络相关知识,可以将这些融入日常教学中,达到提升学生素养的目标。
三、总结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对学生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构建和完善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理论体系。我们可以从给课堂融入计算机硬件文化、关注史料、学科整合、加强信息伦理道德的渗透、自觉地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等方面入手,将那些凝结在技术上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至学生的思想深处,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知和学习,培养出合格的、有现代信息素养的新人,真正把素质教育推向前进。
初中信息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教学;研究
当前的初中信息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成效提升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二是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三是师生互动效果不佳,四是教学空间拓展不足。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信息课堂教学成效,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方面的不足。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有效提高了教学成效。
一、化解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经过仔细了解发现,这一部分学生基本上来自于农村小学,平时学校受多种条件的制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不够正常,学生对这一门学科的掌握并不理想,因此到了初中阶段之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畏难情绪。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介绍小学与初中信息教材之间的联系入手,让学生明白:虽然自己在小学阶段的信息学习基础稍微薄弱一点,但是只要抓紧时间进行弥补,就能取得成绩,从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之中。
二、进行教学强化巩固,夯实基础
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信息学习基础薄弱问题,笔者专门安排了部分课时,对学生进行强化巩固,如向学生简要回顾图文编辑、查看信息、删除文件、输入法等内容,为学生补上这一部分的不足。为了提高回头看的学习成效,笔者还要求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三、给予学生自主空间,提高互动成效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发现,单纯进行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方面的成效不够明显,学生渴望自主学习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对此,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将学习主动权充分给予学生,以师生互动的方式提高教学成效。如在“获取图片”内容教学中,笔者简单地向学生揭示了下载、浏览选择和制作图片的操作要领之后,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指定项目的操作训练活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由所在学习小组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指导,实在无法完成的向教师请教。笔者在各个小组机台之间开展巡视活动,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成效,同时开展对学生的点拨。整个教学活动成效较为明显。
四、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提升学习动力
竞赛方式一直以来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这样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更应当发挥这一方式的作用。笔者在信息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竞赛活动的激励作用,如教学“制作演示文稿”内容时,笔者为了提高学生幻灯片制作设计水平,在复习巩固教学中,向学生出示了设计要求与内容,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原本枯燥无味的训练变成了激烈的竞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学生的聪明才智纷纷展示与呈现出来,竞赛结果显示,学生都经过了精心的思考与设计,设计效果比平时训练普遍好一些。由此可见,以赛促学的方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作用十分明显。
五、师生互换课堂角色,调节教学氛围
如果初中生在教学中与教师的互动性能够充分体现出来,那么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笔者在教学中,为了调节紧张的氛围,要求学生走上讲台来,自愿报名,代替教师进行有关内容的讲解活动,没想到这一倡议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如Flas内容教学之后,为了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笔者要求一名掌握较好的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制作程序的分步讲解,学生边讲解边演示,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样子,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讲的学生是认认真真,听得学生也因为这样新颖的模式而充满兴趣,整个教学活动成效较为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组织专题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而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如笔者在课外组建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将计算机学习基础较好以及兴趣较为浓厚的学生组织到一起,给予必要的辅导,让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载体,课堂上无法完全满足的内容,在这里有了广泛的发挥空间,学生建起了自己的网站,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所教的学生每年都有在省市竞赛中获奖。由此可见,适当拓展教学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
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紧扣影响课堂教学提高的关键因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初中信息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任务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信息素质。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将课程教学落到实处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计算机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必然。由于我国的高考制度没有根本的变化,在这个仍然以高考质量评价一所初中的唯一时代,基本上信息技术课在学校是可有可无的。这就造成初中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往往停留在形式上。
(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起点差异较大
各地区不同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存在差异,以及各校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差异性,导致入学时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起点的不一致,在上课时往往出现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如何让学生人人有收获,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也是一个挑战。
(三)信息技术课教师素质偏低
由于信息技术课在普通初中课程中所处的地位,目前部分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整体水平和素质都相对偏低,主要因素就是学校不愿意去招一些计算机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使得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构成显得比较混杂,多数教师是应学校需求从其它专业转行到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由于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末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造成了基础性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的先天不足。
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增强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是学生学习工作中需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一定要切实从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认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确保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经费投入,做到经费到位、课时到位、教师到位。通过这些手段,逐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教学的地位。
(二)全面分析研究学生信息素养,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实行多层次教学
要提高课堂效果,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做到有的放失,在教学实践中才有针对性。①开课伊始,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测试,全面分析研究学生的知识层次。②要通过调查和长期的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和技术水平分层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可将学生分为急需帮助生(没有学过或学得很少的学生)、普通生(具有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特长生(掌握相当的信息学知识)等层次。
③在教学中采用分层分组教学、个别辅导、个人自学等方式。每节课设计几项任务,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基本任务、一级任务、多级任务,教师分层次指导,学生按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的任务,有的学生完成基本任务,有的学生可以完成两个或三个任务甚至更多的任务;在实际操作时,根据各层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在机房的位置,互相结合、互助协作,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得饱”,“吃得下”又能“消化了”。
(三)不断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准确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持续发展并完成有效教学。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就需要不断完善评价机制。我认为要开展好教学评价必须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激励性的评价。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以选拔人才或评优为目的的,而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终目的的课程。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对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用欣赏的语言来激励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力。二是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反思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必须重视对自我教学的反思。常见的教学评价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成绩等,忽视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对教师教学状况的评价,可以促使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改进调整教学方式、进度和目标等。三是因才施评。学生水平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故教学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才施评。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评价尺度,给予不同的机会,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不但要评价好学生的作品,指出其作品得意之处,提出更高要求,也要评价学习落后的学生,肯定学生闪光点,帮助树立信心,进行针对性评价,促进学生改正不足,这样才能刺激每个层面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满足感,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四)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新是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教师仅靠书本上的这些知识是远远跟不上时展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要积极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学习,不断地去为自己充电,才能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素质,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开展持续的校本培训,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师培训模式,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同时也要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地位,吸引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中来,以满足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需要。
对于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还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王明吉.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打造. 考试周刊.2011(45).
[2] 杨志俊.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消费导刊.2009(8).
初中信息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兴趣
很多人认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学生都喜欢玩电脑,自然都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课,老师上课也应该比较轻松,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所有科目中最难教学的。究其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向其他学科一样按一个统一的大纲来组织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教学大纲,不属于必修课,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所在地区、学校以及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高度相关。而各地方由于经济水平、区域条件的差异,学校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存在事实上的差异,教学内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往往由各自学校的计算机老师自己决定。因此,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这种现象在我们这种民办学校尤其突出,因为民办学校招收的学生来自全省很多地方,有的甚至来自外省。第二,学生虽然喜欢信息技术课,但他们并不是喜欢信息技术课本身上所传授的知识,而是喜欢利用电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老师一旦不同意学生的这些行为,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出浮躁不安的现象,自然老师的教学就很难进行下去;即使勉强进行,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第三,因为现行初一上册的教材前面部分都是理论性的的知识,实际操作相对比较少,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建立就接触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学生很容易就对这门课失去兴趣。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主动,知识掌握效果好,又一直保持高昂的兴趣呢?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主要归纳出三种方法。
一、分层教学
分层不光学生分层学习,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都得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分层。初二上期的教学内容是PowerPoint即幻灯片制作,我所教的几个班中有两个衔接班,这两个班的学生都是从小学直接升上来的,经过了解发现在小学阶段他们已经如何制作幻灯片了,而其余几个班的学生来自全省不同的地方,很多学生根本不会。于是针对不同情况我就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衔接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的幻灯片知识我就不再重复讲解,直接给出一个综合性作业,比如以科技创新为主题,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某一方面制作一份电子报刊,同时把学长们做的好的作品展示他们看,让他们做到心中大致有个目标。当然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式各样没有见过的问题,比如模板的制作等等,这时我并不是急于给他们解决,而是首先让他们上网查找帮助,或者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如果还不能解决,最后才由我给他们讲解,这样通过问题来引发他们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其他班的学生我也进行了分层,已经学过幻灯片制作的学生直接进入电子报刊的制作,电脑不受老师控制,而其他学生则必须听老师讲解如何制作幻灯片如文字图片的插入,动画的设置以及幻灯片的处理和播放等等,同时我又把能力强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当小老师,辅导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而且还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比喻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部分内容以学生现有的水平是无法理解的,比如硬件和软件的关系,硬盘分区等,在他们听来都是空洞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这些知识通俗易懂,学生容易理解呢。通过比喻把这些难以理解知识转化成学生日常生活中直观的知识。比如软硬件的关系,我把它比喻成软件是司令官,硬件是兵,司令官指挥兵做什么如何做,或者把软件比喻成人的大脑,硬件是人的四肢和器官,大脑指挥四肢和器官运作。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软件和硬件的关系了。再比如硬盘分区,学生就不容易理解什么是分区,通过把硬盘比喻成一个大房间,人们根据需要和使用功能把这大房间分隔成几个小房间,每个房间发挥不同的功能,这种分隔硬盘的方法我们就把叫做分区。实际上这种形象的比喻在我们的日常信息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通过这种比喻学生就能很容易的把一些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知识转化成与自己实际生活相关的事和物来进行理解,这样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
三、理论联系实践
初中信息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偏远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结合实际;信息差异
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偏远农村中小学校也相继配备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作为偏远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它承载着培养偏远农村一代新人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学中。
因而,这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探索适合偏远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为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关心的问题。结合在偏远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切身体会,对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搞好偏远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有如下体会:
一、新课改下,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教学要结合实际
农村中学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不平衡,教学设备也很不相同,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就会有差异;而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的农村中学,教学设备肯定先进,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先进,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对于那些经济欠发达而又偏远的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简陋,学生所接受的信息面相对较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精挑细选在农村实用的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了解学生的信息水平,注重学生的信息差异
由于地区差异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区早已开展了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甚至有的学生还没有见过电脑。
学校和教师应该在学生刚进入七年级时,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交谈等多种方式来收集所有学生对信息了解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了解后,我们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教学计划。
偏远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要因人而异,注重学生的信息差异,对于有希望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来说,以后还有学习机会,教师可以不给予过多的关注。教师更应倾注于即将完成义务教育而更早离开学校的学生,关注他们,重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始终要把“学以致用”的理念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宗旨,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掘和拓展。
三、端正认识,创设良好的信息学习氛围
偏远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先进的技术在偏远农村的普及应用也相对较晚,虽说计算机和网络已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但对生活的影响是不明显的,因而计算机的真正价值他们感受不到,致使好多学生对信息课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如何在学校创设一个信息学习的环境呢?可以先举一些生活实例,如网上购物、购票和网上支付等,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习任务的完成,也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实践表明,多数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但也有少数学生因为能力、性格等原因缺少与人合作的愿望和勇于操作实践的精神,他们害怕误操作会损坏电脑。因此,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同时,也要给学生说明误操作一般不会损坏电脑硬件,不然,有些同学害怕损坏电脑而不敢操作。
四、把非常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愉快,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信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地选择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知识与案例。利用他们喜欢上机操作、上实践课的特点,尽量将枯燥的理论讲解得生动形象一些。教师在讲解时,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比喻、师生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尽量少讲理论课,多上引导实践操作课。
五、加强师资力量,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在偏远农村,由于政策的倾斜,在电脑及硬件方面也基本上满足了开设信息课的要求,当前的主要问题就是信息技术老师的缺乏。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不乐意从教,能够在偏远农村任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就更少了。二是农村教师编制不合理,还是十几年前的编制,在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今天,这种编制显得很不合理。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不断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这样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非常强烈渴望的自觉行为。
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日益发达,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不仅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高度创新能力、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要上好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信息差异,结合实际,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还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
初中信息学范文第8篇
以省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发展为契机,学习、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电教中心以振奋精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全心服务于教育的工作姿态,以“扎实研究,实用培训,严格管理,优质服务”为载体,促进新课改的深入,促进教师信息素质的提高和专职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秦淮教育做出贡献。二、主要工作:
一课题引领,教科研并重,扎实推进教育技术工作
1、做好省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电教课题结题工作省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示范学校要加强“窗口学校”的示范作用,加强研究成果的宣传与推广,并将有关教育技术活动上传到市教育技术研究网上。必须谋划“十一·五”课题的申报工作。
2、加强信息学科教学研究,强化学科管理
1积极参与学科教学视导,深入学校听课调研、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状况,教研组建设和管理等现状,特别组织好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落实、计划组织全区高中研究课两次。
2针对新学期小学、初中、高中信息学科教材重新变动,每两周组织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和有反馈,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讲座,观摩研讨等活动,加强教师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安排全区小学研究课两次,初中研究课一次。
3组织小学信息学教研片,将以东片和西片含城外设立片级教研网,确定东、西片召集人,并开展片级活动。
4组织好高二信息技术省级“会考”工作10月15日~16日
5组织小学、中学信息学科优质课评比,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市比赛。
3、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的一种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知识重建和探究性学习等作用。各校要充分发挥网络机房作用,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本学期全区小学、幼儿园分别进行网络下的学科“整合”研讨活动。
二继续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技能
1、举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课件网件制作培训班,要求,每校推荐一名教师,第三周报名,第四周开班,上课时间每周二下午2:00-5:00,培训,资料费150元/人。
2、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市、省级网络管理培训班,主要对象是专职计算机教师,并逐步实现网管教师“持证上岗”。
3、配合有关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包括提供技术指导及专题性讲座等。
三加强管理,优质服务,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1、继续及时维护、更新秦淮教育网站含进修学校的网站,继续推进网上“政务办公”和资料、信息的网上传递。宣传秦淮教育动态、信息、配合区教育局城域网站的筹建工作。
2、积极配合基层学校宽带接入工作和学校网站网页制作,进一步强化“教育一线通”的信息应用工作。
3、督促、检查学校“文明网络室”开放工作,提倡周六,周日让学生“进机房,用机房”。指导各校抓好信息技术的课外活动。
4、加强资源建设,做好“信息资源费”的收费工作。充分用好“一费制”中的“信息资料建设费”政策,为各学校征订有用、实用的电教教材软件。各学校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文字教材中配套磁带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初中学生的征订工作,要严格执行资源建设费,原电教代办费中80%部分,即小学4.8元/人、中学(含高中6.4元/人)的收缴工作,力求做到开学后一个月内上交区进修学校会计室。各学校的信息技术费,在帐目上要设独立科目,做到专款专用,年底对信息技术费的使用进行抽检,违规学校不予年审或取消收费资格。
四几项重要工作
1、组织全区教育技术电教论文的评比工作9月25日截止,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市级评比。
2、市中小学网络文明夏令营的活动总结表彰工作。
3、市、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暨CAI优秀教案课件评比表彰会。
初中信息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信息学奥赛;效率;学案导学;分层设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45-03
一、问题提出
信息学奥赛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其中,取得的成绩自不必说。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问题,在一些学校,信息学奥赛成为最寂寥的竞赛,许多家长和同学并不重视该项赛事。在培训参赛方面,无论从家长、班主任还是学生本身,都会遇到很多不理解和阻碍。
一方面,教师没有时间专心信息学奥赛的辅导工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在很多学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数量不足,多数信息技术教师课时量大。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普遍身兼数职,摄录像、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网站维护、学校电教设备的维修,有时甚至是其他教师的课件制作等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属于“半教半工”的一种尴尬位置。课时量大,工作繁杂,使教师根本没有时间深入研究信息学奥赛的研究与辅导。
另一方面,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多数情况下,会受到阻碍。信息学奥赛加分政策的取消,使得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班主任,都认为学生不应该花费过多时间参加该项竞赛。高考指挥棒下,学校对信息学奥赛的重视程度逐渐弱化,信息学奥赛辅导的课时也因此一再缩水,教学效果很难得以保障。
二、解决问题思路与设想
学校重视不足,师生分身乏术,集中辅导又不可能占据学生的很多时间,课时的不足,使得教师指导学生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实现更好的培训效果,学生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起来。自学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是否能进一步深入发展,这是信息学奥赛的性质决定的。很多知识和能力都需要学生自我消化,辅导老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点拨和释疑的作用。在学生具有了自学能力之后,奥赛培训的时间,无形中变得更长,学习效果才能得以保障。
为此,笔者所在的教学小组,探索使用学案导学的方式拓展课堂在时间上的长度,以及在空间上的宽度。也就是说,通过提前发放的导学案,让同学们能够较早的接触到所要上课的内容。课前,同学们就可以完成本节课的预习工作,具有较高自学能力的同学,甚至可以完成部分练习,将课堂延伸到了课下,提高奥赛培训的广度。
三、“学案导学,分层设问”教学模式介绍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相对于教案,也就是教学设计的一个概念。一个好的学案,是建立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基础之上的。回到学案这个概念上,学案简单说来,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助功能的一份方案。它应该包括学习目标、自学设计、达标练习和研究性作业等部分。
(二)信息学奥赛中的学案
信息学奥赛中的学案要起到的作用是延伸课堂,所以,与其他的学案相比,在特点、作用上,都存在一些差异。
信息学奥赛上使用的学案,我们更多的可以把它看作一本教材。因为市面上,信息学奥赛辅导的教材参差不齐。并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能够恰到好处符合学生要求的教材根本不存在。所以,信息学奥赛的学案,整理起来之后,便是一本优秀的校本课程教材。
信息学奥赛学案具有指引性、针对性、分层性和系统性这么几个特点:
①指引性,我们指的是学生在学案的帮助下,可以自主学习,它可以帮助老师完成课堂延伸后,对学生的课下学习进行指导和引导。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一般课程的学案在上课前几分钟发放,课上还会留出10-15分钟时间给学生自学。而信息学奥赛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会在上一次辅导课程结束的时候,便将学案发放,要求学生回去找时间自行完成,上课时间便可以直接处理教学重难点。
②针对性,这里是指学案在内容编制方面多数以专题形式存在,对于教授的知识,在单节课程中具有针对性。因为奥赛辅导本身针对性也比较强,基本为的便是在初赛复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效率会提高很多。
③分层性,则是针对学生来说的,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之后,结合奥赛辅导的目标,我们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一题多问。所谓一题多问,指的是针对某个专题和模块,我们设置不同难度的多道题目。对基础题,要求学生全部掌握,部分拔高题目,则只对个别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有要求。
④系统性,主要是站在竞赛辅导的大局上来说的。一届奥赛辅导的学生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应该能够系统的学习到奥赛的全部内容。无论是初赛的计算机理论与应用,复赛的算法,还是更高要求的编程算法,在完成了全部课程的教授之后,学案可以完整并全面的覆盖各个方面。
在介绍以上学案特点的过程中,我们也有提到信息学奥赛学案主要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学奥赛课上不可能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所以只能将学案留作作业似的在课下完成。因此也就产生了不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实时地进行辅导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让学生课下在学习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课上一起辅导的方法。虽然不能课上实时辅导,但是由此对学生自学能力的锻炼效果也变得更强,整体说来,利大于弊。
(三)如何做到分层设问
对于分层设问这个问题,需要从内容选取和问题设置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①内容选取。在内容选取上,我们按照分层设问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了不同的教学重难点。结合中学实际,信息学奥赛辅导的开设,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受众。具体说来,在笔者实习的学校中,信息学奥赛辅导开始初期,上课人数多至上百人。这其中的大部分因为两个原因参与信息学竞赛,一是对信息学的好奇,而是为了获取选修课程的分数。所以,在信息学奥赛开设的初期,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就要偏向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上。与此同时,我们另外设置一些提高类的题目,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
②问题设置。在竞赛辅导的中后期,同学们的热情逐渐减退。这个时候,听课的同学人数会直线下降。此时,留下来的同学,多数能够坚持到最后。但是,这样一群学生,同样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在做题速度和质量上较高,他们对于竞赛题目的掌握较快,是未来参赛的好苗子。我们可以为他们多设置一些具有拔高效果的题目,以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一部分同学,则是学习较为踏实的同学,他们具有很强的毅力坚持下来,但由于基础等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得不给他们降低难度,只要求他们完成部分基础题目。
四、“学案导学,分层设问”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一)讨论交流,信息反馈
上文提到,因为时间的限制,我们只得将学案在课前发放,并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就努力完成。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上课的前十分钟,便是一个交流讨论的过程。学生通过交流,解决部分简单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反馈给教师,教师统一讲解。
(二)全面讲解,分层练习
对于信息反馈上,我们获得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和全面的讲解。以求得在讲解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课上,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类问题,在题库中寻找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在课上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练习。题目的排序依旧按照由难到易的顺序排列,要求学生努力全部完成。时间限制,让我们自然的完成了分层练习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在学生完成课上布置的任务时,努力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们尽量能够多人坐在一起。此时的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然成组,没有过多的人为限制。因为这样形成的小组,学生水平较为平均,可以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此时,教师完成答疑解惑的工作。
五、总结展望
“学案导学,分层设问”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拓宽信息学奥赛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案中为了进行分层教学,设置的拔高试题,会打消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会因为自己无法完成相应难度的试题,而感到挫败。为此,笔者正在积极尝试电子式导学案的开发。电子导学案中,便可以在完成一定难度的试题之后,出现拔高试题,有一种冲关挑战的感觉。这样,便可以避免试题无法完成,对学生心理的打击。
本文笔者探索通过“学案导学,分层设问”的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信息学奥赛。该模式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希望可以为从事信息学奥赛的辅导员们提供思路,对奥赛辅导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宁.利用学案导学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中小学电教,2012,(8).
[3]孙晓红.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学案导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7,1(3).
初中信息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困境 教学创新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学科,初中阶段应当强化与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教学陷入了困境,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
1.思想重视程度不足,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重视程度存在明显的问题,认为其不属于中考应试科目,对信息技术师资力量不够重视,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教师数量不足,一些半路出家的教师充当主角,甚至还有一些学校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岗位当做是照顾老同志、安排身体不好同志的岗位,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重视程度不够。
2.课程标准执行不严,其他学科挤占课时。在一些应试理念仍较严重的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课时被挤占是常见的事情,尤其是接近期中检测或期末考试的时间段,信息技术及音体美等学科教学时间被挤占属于常见的现象,甚至有的学校直接将这些课时平均分配给应试学科,事后也未予以同等课时补齐,导致信息技术教学课时明显不足。
3.教育教学研究不深,教学效率有待提高。在某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眼中,这一学科的教学工作属于“娱乐学科”,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初中学习生活中予以放松的学科,因此对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不够深入,完全采取师徒式的陈旧教学模式,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中能力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4.教学空间拓展不广,未能形成立体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加上学生家庭中配备电脑与网络的比例越来越高,教师完全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但是在某些学校,这一点并未得到有效落实,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空间及教材内容,未能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进行感悟,也不能借助课外活动及其兴趣组织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尚未形成综合教学体系。
二、立足信息学科特点,强化教育教学创新,有效突破当前面临的困境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各学校应强化信息技术师资力量,一方面要保证专业出身的教师专人专岗,充实到信息技术教学第一线,并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在职师资力量的培训,组织信息技术教学岗位的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学业务培训,通过在线学习、学历进修等方式提高业务教学能力,从而整体上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教学成效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为教学活动提供时间保障。任何学校都应当在教学安排中保证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时间,在课时安排上要充足,日常教学检查要严格,确保不发生随意挤占信息技术教学课时的现象。同时,对于确实需要临时占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课时的,应当由学校教导部门统筹协调,并在事后安排同等教学课时加以弥补,保证信息技术教学课时整体平衡与达标。
3.注重教学改革研究,为教学深入进行增添后劲。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与渗透力,将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打造更生动形象和素质化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应当将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的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探究之中提高能力。例如在word文档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指定内容输入进去,提出有关字体字号、颜色、行间距、字间距等方面的设置要求,让学生对照工作表进行自主操作,以及相互之间进行研究协作,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使用教师的主机进行演示操作,师生针对学生的演示进行分析与点评,对其中的操作要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使学生对其中相关操作要求的掌握更深刻,同时也活跃教学氛围。其次,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发挥学以致用的功能。例如在多媒体作品设计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自己生活中的电子相片作为图像素材,自己录制解说词作为音频素材,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教师指点的制作工艺,设计出具有个性化色彩的多媒体作品。这样的教学过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技能巩固效果也更明显。又如在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开展指导,要求学生相互建立电子邮箱并进行联系,便于课后交换学习资料,以及帮助家长享受网络购物、网上交易等便捷的服务,使信息技术学习所得在生活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另外,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态势,以及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对现代化建设及科技发展、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这对提高教学的有效程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4.拓展教育教学空间,为教学成效提升整合资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向课后进行延伸。一方面教师要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等载体,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需求,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将信息技术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之中,体现信息技术学习对其他方面学习与生活的促进功能,在学以致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综合能力。
关键词: